陳鎮渝先生,1940年出生於四川遂寧,國共內戰期間一家三代隨著擔任空軍管理相關職位的父親陳魁梧,於廣州乘坐軍用運輸機來到臺灣;大約在就讀臺東中學一學期後,因父親調職至臺北空軍作戰司令部而舉家搬遷到蟾蜍山,配給到與飛官同區的眷舍。一家八口住進約四坪的空房,裡面只有一張木板床,因此男生在水泥地上鋪棉墊子睡覺,女生才睡床上。為了生活只能自行擴建,往外搭建出廚房,洗澡則在山坡旁的簡易露天棚子下舀水沖澡。此外,在竹籬笆圍起的後院空間飼養從臺東一起遷來此,很會下蛋的「來航雞」(又名來亨雞)。隨著孩子長大,又慢慢加居室隔間擴建出客廳、飯廳與一間有抽水馬桶的衛浴室,後來隔出的小房間甚至有獨立對外的進出口。二樓的空間大約是在1968年至1974年間增建,客廳及樓上新建的地面則鋪設磨石子地。此眷舍現為修繕後的蟾蜍山大客廳。
當時的生活十分艱辛,木造屋舍在晚上常有小動物在天花板吵鬧;公共廁所是茅坑式小廁所,常因為水源不足而有蚊蠅;家戶用水需要靠儲水缸。眷村旁清澈的瑠公圳則提供居民用水與休閒,除了曾到瑠公圳裡游泳,外婆會到石頭邊洗衣服,大家庭聚會合影也選擇在瑠公圳旁拍攝,傍晚時分眷村媽媽們常在水圳旁、在樹下納涼聊天。
那個年代的休閒娛樂以聽收音機為主。陳先生的父親從青島撤退時,帶了一台美軍留下的RCA收音機回家。那台收音機可以收短波,可聽到國外電台,晚上還有崔小萍、王玫、趙剛等人擔綱演出的廣播劇。後來家中有了一台黑白電視機,是那一區最早有電視機的一戶,隔壁家小孩就都會到家裡湊熱鬧,這台電視現被保存了下來。而因為軍人的薪水微薄,母親會用裁縫機做衣服貼補學費,這台老式裁縫機亦被珍藏。鄰居間的互動也是眷村的日常。陳家隔壁的軍官太太是四川人,每次炒辣椒鄰居都會聞到嗆辣味,隔壁太太聽到大家的咳嗽聲都會說「沾光了!沾光了!」指每戶人家都沾她的光,後來只要她一喊「沾光了!」大家就知道隔壁太太要炒辣椒了。前排鄰居項伯伯及葉伯伯則喜愛打獵,兩人打獵帶回的野兔成了晚餐加菜的食材。此外,空軍作戰司令部於大型節日舉辦的慶祝會、居民的生日、逢年過節,大家也都會歡聚在一起。
陳先生定居美國後,每次回到煥民新村都是一場回憶之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