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我們
-
緣起與使命
蟾蜍山聚落位於臺北盆地南端,從清領時期見證公館的發源,因瑠公圳闢建流經,在日治時期,農業試驗所設立於此,成為台灣發展農業化重要基地,日式辦公廳舍與員工宿舍於周邊山城逐步興建開展。政府遷台後,因蟾蜍山地形與區位具戰略價值,在此設置空軍作戰司令部(現為空軍作戰指揮部),大量設置軍事設施,構成今日軍事地景,煥民新村亦隨之營建;未分配到房舍的軍眷則以自力營造方式,於周圍山坡地興建家屋,形成「公家宿舍」、「列管眷村」、「自力營造」共生的特殊形態。
2000年因都市計畫將聚落內部分用地變更為學校用地,煥民新村面臨拆除危機,為守護家園的生活和記憶,社區居民和外界聲援力量共同發起一連串保存運動。蟾蜍山於2016年由台北市政府登錄為文化景觀,其中列管眷村煥民新村共39棟,於2017年起陸續修復,至2020年起對外開放蟾蜍山大客廳。
沿山而建的煥民新村空間樣態多元,從早期軍人眷屬移居,到後來城鄉移民、外國遊子加入,各地語言、風俗和飲食習慣等文化基因在此交會,結構解構、創新融合,直至今日。經過數年的公民參與過程,社區內文化保存意識豐沛,是實踐「以社區方式呈現歷史面貌」的最佳場域,在生態、社造、教育、建築等特殊的空間質地上,從回顧眷村時代故事、保存鄰里互助機能,到導入自然資源,開展環境學習路徑,煥民新村將發展為永續山城眷村,成為台北山城眷村的最佳典範,豐厚城南地區的文化內涵和在地記憶。
-
目標與願景
依據蟾蜍山文化景觀指定的核心價值「生態、農業、聚落、移民」,延伸出蟾蜍山煥民新村四大營運方向和目標,以「發展人與生態共生的新眷村永續聚落」為願景:
一、開發淺山生態學習體驗:
環境教育課程、實驗教育場域、循環聚落營造
二、創造都市農藝食農教育:
食農教育活動、飲食文化推廣、農試/蠶改歷史保存
三、建構青銀共好鄰里網絡:
青銀共學共好、樂活學習引入、鄰里居住友善
四、推動眷村文化保存創生 :
眷村故事展示、眷村空間體驗、社區創生發展
-
經營團隊
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眷村部自2021年起進駐管理,以第一期已修復空間【蟾蜍山大廳】為據點,辦理「我家三坪半」特展(2021-2022)、「水岸人家」特展(2022-2023)、木工修復隊、城南水文化走讀系列、青銀農進駐計畫、眷村廣播電台,以及各類型教育推廣活動。透過社群合作模式,持續推動聚落再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