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慶雨、黃碧霞(林奶奶)

撰寫日期: 2024/01/02
更新日期: 2024/01/02

林慶雨先生1930年出生於宜蘭,農校畢業後1948年到農試所工作,住在辦公室旁的宿舍。黃碧霞奶奶1935年出生,家住在圓環旁派出所隔壁(今三角公園),任職於農試所總務科。兩人因工作認識,結婚後於1958年遷入蟾蜍山半山腰由豬舍改建的62弄21號宿舍,房屋的下半部是用水泥砌成,上半部則用竹子跟泥土混合築牆,後因颱風天容易坍塌,後來就改砌磚牆。1977年農試所遷至臺中霧峰,宿舍土地改撥給臺灣科技大學,2022年宿舍因學校要收回,改遷到前軍眷宿舍煥民新村整建後的房子。

林爺爺在農業試驗所擔任技佐,一開始是研究麻類,包括用來取纖維織麻布的大麻;一兩年後改研究雜糧大豆與花生等,並與主管林興、同事陳墀成三人組成研究團隊,在雜糧作物研究室專門研究花生品種改良與栽培法。台農一號就是林爺爺參與研發培育的,還有品種2943,其在農家試作的時候產量高很受歡迎,市面上賣的清蒸花生就是這品種。他曾在一次訪談中提到花生培育的重點在於「殼要薄一點、產量要多一點」。此外,林爺爺也隨農技團赴哥斯大黎加教當地人種花生、玉米及雜糧。兩年之後,因農試所不准他再去,他便於1974年提早退休,再赴哥斯大黎加,前前後後待了十年。喜歡打獵、釣魚的他還將打到的一隻鱷魚製成標本運回家裡。

林爺爺同時是正統總鋪師,每到大慶典,他都負責辦桌、包廚。他很會做宜蘭料理,包括卜肉、雞捲(肝花)、滷白菜(西魯肉)、瓜仔湯、豬肝燉。林爺爺做大菜的時候,也會做酥餅,他會在餅成形後從最後面拉出一個尾巴,大女兒都稱它為小老鼠。以前農曆4月19日,公館這一帶會有拜拜殺豬公迎神、七爺八爺會來,家裡也會設宴請親朋好友,後來則變成光復節10月25日,辦桌餐宴都是林爺爺掌廚,但這樣的習俗大概1980年左右就突然間沒有了。

剛搬來這邊的時候瑠公圳還未加蓋水很乾淨,林奶奶會取水圳的水來用,鄰近住家的媽媽們則會到橋下洗衣服。林爺爺平日喜歡釣魚,但因為瑠公圳裡的魚有土味奶奶不喜歡,年輕時他都去坪林溪釣,年紀大一點後就去宜蘭。

天氣好時,林奶奶與林爺爺會在屋外大樹下閒坐、與鄰居聊天。即使現搬到山下也同樣會在門前擺上椅凳話家常,並與路過的人打招呼寒暄,這是蟾蜍山眷舍居民閒適、充滿人情味的生活姿態。

宋細福、宋劉秀春(宋媽媽)
宋細福先生1937年出生於桃園新屋,於桃園高職農業園藝科畢業後參加就業特種考試,1956年底被分派到農業試驗所從事植物病理與菇類的研究工作。宋伯伯與來自中壢的劉秀春女士在農試所禮堂結婚後,於1960年遷入蟾蜍山半山上,由雞舍、豬舍改建的農試...
胡開仁(胡爺爺)、陳東菊(胡奶奶)、胡宣德、胡雅玲
胡爺爺為河南羅山人,於河南大學修習植物病理學系。畢業之後坐船來到臺灣,他原先進入茶業與糖公司工作,之後轉職到農試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