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貝梅(葉媽)、葉文

撰寫日期: 2023/11/24
更新日期: 2024/01/02

張貝梅女士,1941年出生於新竹湖口;1962年與隨部隊來臺、出生於廣東的葉文先生結婚;在蟾蜍山聚落大家都喚她葉媽。

葉媽初中畢業後考取臺北公車處,擔任車掌小姐,1947年結認識大十歲、同樣服務於公館公車總站擔任司機的葉伯伯,兩人都負責〇南路線。外省籍與本省籍出身的交往一度受阻,所幸終獲家人祝福。1962年葉媽與葉伯伯結婚後,原住在公館圓環旁的今百老匯戲院後方,後來經由同事介紹到蟾蜍山買了一間二手屋,便於1963年住進至今。

房子最初只有一廚房、一房間和一客廳;門口處的廚房是用竹籬笆裹上泥巴搭建而成,中間的房間與最內側的客廳為磚造,屋頂則鋪著黑瓦。當時為了增加收入,葉家將廚房與房間出租,一家三口擠在客廳裡,睡覺、煮飯都在客廳。隨著三個小孩長大,空間已不敷使用,葉伯便請人改建;約於1974年的第二次改建中,房子加蓋了二樓,葉伯還親自花一個晚上將地板敲掉,讓人鋪上磨石子地。直到現在房子依然很堅固,葉媽覺得住在這裡十分愜意與安定,周遭環境空氣好也沒有吵雜的車聲。

蟾蜍山的生活對葉媽來說一點都不無聊,小朋友會玩在一起,有時跑到田裡,有時到瑠公圳裡游泳;過年時,玩尪仔標、打彈珠;元宵節則用牛奶罐綁上鐵絲做燈籠點火繞山。每戶的媽媽們會一起織毛線、做裁縫貼補家用,準備好午餐也會聚在一起打牌,有時打打麻將。1970年左右,在馬路轉彎處還有黃昏市場聚集許多小攤販,賣菜、臭豆腐、爆米花、煎餅、蔥油餅,還有小孩子玩具等。

出身湖口北埔客家庄的葉媽燒得一手好菜,包括:草仔粿、鹹湯圓、粽子、菜包、滷味、釀豆腐、扣肉、炒米粉等。她非常關照前來蟾蜍山造訪的客人、來此工作的年輕人,經常提供美食暖大家的胃,品嚐過其佳餚的人都讚不絕口。近年葉媽也透過煮食傳授手藝,藉食物料理說談人生經驗,也串連彼此情感。

之前的聚落保存運動,葉媽與葉伯伯也站出來為居住正義發聲。幾年前葉伯伯因病過世,葉媽雖然想念,但因常與鄰居聯繫、彼此照應,也積極參與社區的活動與課程,生活非常充實。而熱心、好客、充滿活力又樂於分享的葉媽,也是位最佳導覽員,總能鮮活地娓娓道出蟾蜍山過往的人事物。

陳珠妹(佟媽)、佟明文(佟爸)
陳珠妹女士是花蓮壽豐鄉人,出生於1948年。因表姊牽線,她認識了來自哈爾濱的佟爸。大佟媽十六歲的佟爸於韓戰時被俘虜,後遣送至臺灣當兵。婚前佟爸就住在蟾蜍山,1970年兩人結婚後,一開始是租屋,後陸續搬遷了四次,才買下現在居住的房子。 房子最...
梁玉玫(梁姐)
梁姐的父母親結婚後大約是1973年左右搬到蟾蜍山。父親以前是在山上電臺工作的士官長。
陳邦信(陳爺爺)
1948年,陳爺爺隨中華民國空軍部隊來到臺灣,一開始到岡山空軍基地。陳爺爺與陳奶奶即是在岡山相識,兩人於1956年結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