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試農事

農業試驗所宿舍於1905年4月前在蟾蜍山下的今119巷街道旁陸續興建,養蠶所宿舍則於1910年代初期陸續設置。1958年,隨著畜產系改隸,位在半山腰的整排養豬舍則改建為農試所宿舍。隨著家庭成員增加,這些房舍的內部格局也因應需求做了改建。居住在這裡的研究人員與行政人員,在完善組織合作下所進行的菇類、花生、雞禽、柑橘、藥用植物、土壤肥料、桑蠶等的培育,為臺灣農業技術與經濟發展寫下新頁。

隨著1977年農試所遷到霧峰、蠶業改良場遷至苗栗,宿舍所在地也於2000年因都市計畫被劃為臺灣科技大學校地,至2022年員工住戶已全數搬離。然經民間團體與原住戶的努力爭取,2018年10月15日有八棟宿舍公告為臺北市歷史建築,名稱為「農業試驗所宿舍群」及「蠶業改良所宿舍」。

 

相關文章

林慶雨、黃碧霞(林奶奶)
林慶雨先生1930年出生於宜蘭,農校畢業後1948年到農試所工作,住在辦公室旁的宿舍。黃碧霞奶奶1935年出生,家住在圓環旁派出所隔壁(今三角公園),任職於農試...
宋細福、宋劉秀春(宋媽媽)
宋細福先生1937年出生於桃園新屋,於桃園高職農業園藝科畢業後參加就業特種考試,1956年底被分派到農業試驗所從事植物病理與菇類的研究工作。宋伯伯與來自中壢的劉...
胡開仁(胡爺爺)、陳東菊(胡奶奶)、胡宣德、胡雅玲
胡爺爺為河南羅山人,於河南大學修習植物病理學系。畢業之後坐船來到臺灣,他原先進入茶業與糖公司工作,之後轉職到農試所。 胡奶奶則是因為戰亂,隨國民政府全家來臺,經...
馮朝程(馮爺爺)、林純娥(馮奶奶)、馮嫦慧(馮姐)
馮朝程先生(日本名中村)1922年出生於臺南下營,為蒙古人後代。他在日治時期是健美先生,屏東農專畢業後,在麻豆鎮公所工作時認識同年齡的麻豆人林純娥女士。兩人婚後...
陳墀成(陳爺爺)
陳墀成先生出生於1929年,與家人住在芳蘭大厝三合院右側的租屋房裡。小時候他常在農業試驗所附近閒晃,光復後因日本人引介於1951年任職於臺灣省農業試驗所。 19...
許東暉(許伯伯)、黃和美(許媽媽)
許東暉先生1935年出生於臺北,畢業於中興大學農學院農藝系。他的論文指導教授黃正華先生對臺灣稻作發展有很大貢獻,1959年他便在教授的引介下到農試所上班。 19...

頁面